小孩子在家偷钱父母应该怎样教育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 |
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爲,家長們生氣是難免的,但是嚴厲批評肯定是不對的,必須明確告知孩子讓你生氣的不是拿錢,而是自私任性、不計後果、利用不正當做法獲得金錢的做法。在教導孩子行爲規範之前,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產生這種行爲背後的內在情感和心理需求。
小孩子在家偷錢父母應該怎樣教育
1、不要用對待犯人的態度對待孩子。一箇有威信的成年人,最好不要做那種爲了一探究竟,而跟蹤尾隨孩子的事,也不要當場“人贓並獲”,這不是刑偵破案,也不是引敵入甕,回到家更不要審訊逼供。
教育的事,不但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,也要考慮成年人的形象問題。當父母用步步緊逼的方式逼孩子說實話,交待錢的去處,不留情面的批評,事後會讓孩子感到成年人世界的可怕和陰暗,對父母也尊重不起來,這樣的教育結果顯然是負面的。
2、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,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。現代社會,孩子出門給點錢在身上也能應急。孩子一般4歲以後,就會有零花錢的概念。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考慮給一些零花錢了。
3、讓孩子學會存錢。壓歲錢和剩餘的零花錢給孩子儲存起來,開一箇活期存摺,陸續存入,真正需要時,用多少取多少。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積累資金的能力,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自制力。
孩子爲什麼會“偷”家裏的錢
1、孩子需要錢來購物。一般“偷錢”的孩子年齡幾乎都在6歲以上,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享受過錢帶來的某方面的滿足,當產生需求的時候,如想買零食,他就會想到需要錢。
2、家長沒有照顧到該年齡段的孩子的購物需求,在零花錢分配上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。
3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過相關的教育,父母也沒有教育到位。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,漸漸地要與父母“劃清界限”,從身體上的斷奶到精神上的斷奶,當父母發現孩子一點點地接觸社會時,如上學、交朋友等,要慢慢地告訴孩子成人世界的規則。
在“偷錢”這一方面,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“物權”觀念。幫助孩子區分物品的物權,引導孩子建立“你的”、“我的”、“他的”的概念。
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爲,父母須堅守兩大原則
1、不要給孩子“貼標籤”。你說孩子是怎樣的人,孩子就會成爲你所說的那種人。”所以說,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爲,切忌採用“審問犯人“的方式來“提問”孩子,或者強逼孩子認錯,建議先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醒他們,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。
2、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。如果簡單粗暴地以“抓壞人”方式解決,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好人,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。所以在質問前最好能冷靜分析孩子偷錢的原因,才能找到杜絕此項行爲的方法。
如果孩子是爲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,而且比較合理,媽媽儘可能的滿足。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,媽媽要尊重並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,比如告訴孩子,每個人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想要,但這是不可能的;或多跟孩子保持交流,看看他想要什麼,告訴他怎樣才能得到它等等。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 |
已有0条评论,欢迎点评!